《七夜雪》首播引争议,“实景变抠图” 登热搜。该剧曾远赴新疆取景,彼时雪景路透质感满满,未料正片却多棚拍抠图戏,观感与预期大相径庭。
近年来,流量剧常借高质量路透积攒热度,却因正片不如路透而屡遭质疑。被指 “路透诈骗” 虽非项目方本意,但此现象频现背后,剧集行业的创作陋习与过度营销问题值得深刻反思。
究竟谁之过致 “实景变抠图”?《七夜雪》路透并非造假,剧组确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取景拍摄约 20 天,制作特辑中亦有演员与工作人员在极寒环境下冒风雪拍打戏的片段。故而,演员粉与书粉等众多网友对这部新武侠片满怀期待。然而,正片难觅绝美雪景,不少戏份充斥粗糙特效,人物似浮于背景之上。且药师谷、元一宫等置景简单,洞穴、木屋等建筑装饰审美欠佳。再加上披着武侠外衣谈恋爱,剧情不够精彩,《七夜雪》未能跳出 “流水线古偶” 范畴。
从近期制片人的公开采访中,可寻得该剧 “实景变抠图” 的部分缘由。《七夜雪》拍摄周期共 120 天左右,新疆拍摄仅占六分之一时间。他们提及,在新疆主要拍摄剧情名场面,如男女主雪地相处、遗憾错过及中后期正反派荒原对决戏。可见,此项目新疆实拍部分本就不足,且多安排在中后期,宣传口径确有夸大之嫌。
抓大放小乃剧集置景常态,美术指导李奥表示,“剧组多以保主场景为先,其他部分则相对放松,若面面俱到,恐工期内难以完成。” 由于《七夜雪》设定需大量雪山、冰原背景,许多戏份只能依赖特效填补。作为落地古装,该剧特效时长高达 700 分钟,可惜特效质量难获好评。无论是实拍有限,还是特效与置景问题,追根溯源或许皆因一个 “钱” 字。多位美术指导向搜狐娱乐透露,头部剧集置景与后期不够精美,有时是资金未到位所致。李奥称,“有的剧集前期宣传时确有做好的决心,但后续制作会遇无奈情况,如场地与演员档期不合、中后期资金不足等限制。” 影视寒冬以来,“缺钱” 更是剧集制作常态。李奥七年前接手的头部古偶项目,总投资六亿,美术置景提前一年筹备,最终场景比概念图更精细。据其了解,现今三大平台自制古偶投资缩水严重,提前筹备仅五六十天,置景标准不断降低。另一位美术指导郑新也感受到变化,“许多美术指导不如以往严谨,不考虑道具语言,只是堆叠物品,有个景就行。古偶常直接用影视城布景,不加独特装点,致区分度降低。”
其次,这也与负责人的心思及做事方式有关。李奥表示,“导演至关重要,场景需经导演审查,后期特效虽为外包团队制作,效果也需负责人点头,还会遇不专业制片人或投资方强加创意等情况。” 比如在古偶生产链上,抠图假景屡见不鲜,从早前的《孤芳不自赏》《有翡》《燕云台》到近来的《安乐传》《田耕纪》等,皆引发负评。在他看来,国内视效团队审美与技术没问题,只是古偶项目方有些敷衍,抱着没钱、没时间做到以假乱真,那就假吧的心态。
“路透越好,正片越差”?与《七夜雪》“实景变抠图” 争议不同,此前 “路透诈骗” 多聚焦演员与剧情。如去年的《以爱为营》,路透中王鹤棣西装大衣叠穿,气场强大,戴金丝眼镜宛如 “霸总本总”。白鹿妆造虽有翻车迹象,但与王鹤棣同框照氛围感十足。然而播出后,正片因刁钻镜头、PPT 转场及尴尬剧情口碑下滑。类似反转情形在《一见倾心》《影帝的公主》《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》《七时吉祥》《云之羽》等流量剧播出前后亦有出现。持续的 “路透诈骗” 让网友产生应激反应:警惕路透好看的剧,导演不可能在那个机位。
除正片镜头奇葩属导演问题外,站姐苏苏认为,路透普遍比正片好看主要因 “站姐修图太狠”。“站姐修图强度与修朋友圈照片相近,除修脸还处理背景,加滤镜、调色、特效。这个群体深谙粉丝审美,修图有网感。但剧里不能如此处理,因不真实。” 而且,“站姐是粉丝,只挑好看的图发,丑图私下吐槽,嘴上祝福,心里觉剧组要完。” 部分演员路透比正片好看,则是自身条件与能力问题。近年走红的待爆小生,苏苏都拍过。她透露,有小生面容不够紧致,好的拍摄、妆造和后期可规避缺陷,但剧里易脸垮。还有小生天生不上镜,本人比镜头里好看,修图还原美貌,剧里不好看便被指 “诈骗”。此外,正片好看与否,剧本质量至关重要。路透不受剧情影响,适当留白能引发美好遐想。几乎所有 “路透诈骗” 剧反响不佳的根本原因皆为剧本差劲。可见,路透质量与正片水准不挂钩,以此判断 “扑爆” 不合理。苏苏表示,“拍摄现场与成片差距大,现场看不出最后成品模样。” 以她拍过路透的剧集为例,“有片场看着不错,播出后却不尽人意的,如《狐妖小红娘・月红篇》;也有相反情况,如《猎罪图鉴》片场一般,播出后逆袭成黑马。”
路透营销的 “红与黑”。将一部剧视为整体,路透仅是碎片化部分。头部站姐与代拍技术、设备不输剧组工作人员,他们能从海量素材中挑选精修,让绝大多数项目和演员获得高质量路透。然而正片是剧情、表演、镜头、服化、置景等的总和,好坏涉及众多内容,不能要求观众包容不足。如《七夜雪》虽有不错氛围感镜头,后期更多雪景实拍待释出,但不少戏份的抠图感是其不可回避的缺点,负面舆论易劝退非粉丝型观众。正片水准无法承接路透引发的期待,本质是剧集缺乏真材实料以俘获受众。同时,“路透诈骗” 频现背后,流量剧过度营销问题也需反思。
自路透现象走红,剧集市场将其视为前置营销常规手段。一方面,在粉丝需求旺盛下,剧组难以百分百防住路透。制片人月亮表示,“一部剧拍摄涉及上百场景,常几个组共用一片区域,无法完全遮蔽拍摄现场。剧组虽尽力保密,如收走工作人员手机,但防不住有人上山、爬树拍摄。” 另一方面,路透能为剧集提前造势,实现未播先火。由于难以防备又有利可图,很多剧方干脆适当放开保密工作,甚至主动进行路透营销。剧宣洋洋提到 “官方路透” 的存在,“工作人员以路人视角拍摄,营造非官方、画质差的错觉,再通过营销号扩散。” 民间路透通常也与官方有交流。苏苏透露,“很多剧组与站姐有沟通,非正式地告知哪些不能发,一般是未官宣妆造、涉及剧情物料等。有经验的站姐会按规矩执行。” 剧方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多获一份确定性,利用路透为项目积攒热度无可厚非。但问题在于,有的路透前期造势过大,后期反成项目负担。综合被指 “路透诈骗” 的剧集可知,高期待的落空往往带来加倍的口碑反噬。尽管对单一项目而言,黑红也是红,没关注度更可怕,但长此以往,这种乱象会伤害整个流量剧市场。以古偶题材为例,近年佳作难觅,被指 “路透诈骗” 的剧集众多,口碑告急的负面影响已显现。行业内外对这一题材的信任度与期待值持续走低,当前市场大盘流失严重,亟待破局。此时,流量项目需重新审视路透营销的好坏与尺度。
利益驱动下,路透现象大概率不会消失。适度的路透营销或其他前宣手段可成为竞争加剧下的内卷方向之一,但行业更应努力制作出更多真正扎实、经得起观众全方位检验的优质剧集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上一篇
没有更多了...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